文策院南部服務中心有望落腳衛武營 鳳山中城計畫驅動藝文聚落深耕高雄
高雄的城市轉型、乃至於南方的區域發展,需要想像,並且是大尺度的戰略思考。我考慮中的「鳳山中城計畫」,擬將橘線捷運站--建軍站(土地使用別為商業區)、衛武營特商區與台鐵機廠兩處大基地共生發展形成Twin-Midtown之於高雄,以三足鼎立的方式帶動區域發展。
其中,衛武營公園的現存整修過後之「三連棟兵營建築」,便可以是這構想中的一個藝文聚落起點;這樣一個打破框架、略具跳躍的構想,已經得到許多藝文界朋友的支持。繼台灣設計院擬同意規劃於高雄成立南部服務中心後;我於本星期10/27邀請到文策院丁曉菁董事長來高雄討論設置文策院南部服務據點,我透過她的討論說明,相信她同樣也看見了高雄的藝文發展以及投資的潛力。
日前她與她的團隊成員南下高雄,與我暢談文策院當前的營運狀況,除了大力扶植文化藝術創作者商業化,同時該院也將負責投資具有發展潛力的表演團體,協助他們由文化創作轉為事業發展。
未來衛武營公園之三連棟兵營建築,將結合衛武營藝術中心,作為劇場表演之民營商業場域,對此,丁曉菁董事長表達希望聯手高雄市政府、衛武營藝術中心、設計研究院,集眾之力,打造產業孵化及加速平台,她也規劃由文策院出面,在高雄藉由文策院來投資催生在地音樂劇及商業劇場公司,以高雄為基地、深耕發展,希能連結北部消費,並吸引國際觀光帶動高雄能量。
事實上,行政院張景森政委對於衛武營的藝文產業以及城市發展,也有類似的見解,未來的衛武營公園如何進行整體規劃,加強與衛武營藝術中心的鏈接,深化藝文聚落發展,將是我們市政府團隊需要思考與作業的重要課題。
我們需要思考的是,如何提供在地藝文創作者、新創事業者,甚至是文化產業者適性發展的肥沃土壤,對此,市府雖有初步的構想,無論是設立自治條例,委託法人或民間機構營運,例如已經蔚然有成的台北松山文創園區,或者依據促參法,委由民間有限公司營運,例如炙手可熱的台北華山文創園區,都可以供市府團隊進一步考量;化為行動,期待高雄衛武營成為南方的藝術重鎮,以文化底蘊來驅動高雄城市轉型。